新闻中心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恰逢抵抗日本侵略,为新中国成立及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八路军老战士、中国杰出书法篆刻艺术家胡铁生诞辰105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中国西泠印社、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携手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等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为期三天(12月7日至12月9日)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老战士胡铁生诞辰105周年书画篆刻精品展”。

 

胡铁生诞辰105周年书画篆刻精品展开幕式现场

 

      胡铁生出生于山东福山,齐鲁之地,人才辈出,“书圣”王羲之、金石大家赵明诚等俱可引为鲁人的自豪。深受鲁地文化传统的熏陶,胡老的父亲也非常喜爱书画篆刻并精通此道,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胡铁生从小练就了一手漂亮的颜体。小学时即为乡邻书写春联,15岁始为书画家篆刻印章。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书法如饥似渴追求的胡铁生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颜体,他先后研练了各种碑帖,从李斯的琅琊台石刻、秦汉六朝名碑,到近代郑板桥、赵之谦、邓石如等的书法,耳濡目染,勤学苦练,烂熟于心,并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开辟了书法艺术的一片新天地——独具风格的“胡体”。几十年来,蜚声书坛,为后人所景仰。

 

杭州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童衍方致辞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有一句名言:“风格即其人。”胡铁生的“胡体”正是有这样一种鲜明的特色,他的人,他的字,与他“铁生”这个名字,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凛凛铁风。他为人铁骨铮铮,正气凛然;“胡体”字如铜浇铁铸一般,遒劲坚强;又如造物主鬼斧神工劈凿的悬崖峭壁,挺拔刚毅,岩角突兀。时而如千军万马严阵以待,时而又如豪杰博战气贯长虹!大凡见过他力透纸背的墨迹者,无不为他字里行间所透发出的千钧之力而惊叹,更被郭沫若先生赞誉为“铁画银钩,古为今用”。

 

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常务副馆长伊华致辞

 

      1997年,半生戎马、铁画银钩的八路军杰出艺术家胡铁生逝世,次年安葬于上海福寿园文华园中,并树碑立传供后人瞻仰纪念。先生的主碑及纪念碑两侧石章选用胡老自己的书法作品,主碑背面镌刻着郭沫若的题字:“铁画银钩古为今用”。 碑上的书法篆刻丰富多彩、竞相生辉,除自身书法外,还有诸多名家的手笔真迹。人物与书法碑体统一和谐,逼真地表现了胡老朴素而博学的形象。身着中山装、手持礼帽的胡老凝目远眺,神情开朗,仿佛依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1998年12月21日,胡铁生先生纪念像在上海福寿园揭幕

 

      目前,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仍然珍藏着胡铁生84岁时创作的“胡体”书法精品八幅条屏《抗战协奏曲》,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参观。这些书法作品,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承载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趣,传播和展示这些艺术珍品,也是上海福寿园作为“露天博物馆”典藏城市文脉、珍藏人文历史的意义所在。

      此次展出的一百余幅作品,荟萃了胡老从1965年至1997年各个阶段的书画精品,可以从中进一步领略到“胡体”字在各个时期的不断变化和大胆创新,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研习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其中一幅“群蛙图”是文革中造反派为批斗他而专门在南京东路举办的“胡铁生黑画展”中的作品,尤其耐人寻味,弥足珍贵;用篆字书写的16幅条屏“千字文”气势磅礴,力可扛鼎;30余幅鲁迅诗词条屏,姿态各异,令观者震撼。行草书“滕王阁序”,胡体书“洛神赋”、“谏逐客书”、“醉翁亭记”等精品都将编成胡铁生书画篆刻系列书帖出版发行,为中国书法宝库增添一种新书体,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一页而载入史册。

 

市民们参观此次展出的胡铁生书法作品

 

 

      此次展览由胡铁生之子胡晓申精心策划,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值得称道的是,展会大力宣传了“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因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教育意义。

 

胡铁生之子胡晓申接受媒体采访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