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举行2016年节地生态葬集体葬

 

    岁岁清明,眷眷感念。3月31日上午,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千余名会员相聚鲜花盛开的上海福寿园,为刚刚离去的10位抗癌“战友”举办集体葬礼,送别、缅怀长眠在此的“爱友”(与“癌”谐音)。

 

节地生态葬集体葬礼现场

 

生命有爱微笑面对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是一个拥有万名会员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团体,他们因共同的命运相识,以团队的力量与病魔长期抗争,成为紧紧联系的一家人。秉持“微笑地活着,幸福地离去”的生活理念,2005年,俱乐部组织会员在上海福寿园内种下象征生命的“希爱林”,耸立生命纪念碑,打造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庄严基地。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和各区会长向希爱林纪念碑敬献花环

 

    当天,希爱林纪念碑前鲜花环绕,现场大屏幕上滚动着历年来近60名选择节地生态葬的俱乐部成员姓名。大家在《爱,永不分离》的深情朗诵中一起回忆“爱友”生前的点点滴滴,向顽强抗癌、超越生命的远行者致敬,传递因爱同行,笑对生活的积极心态和人生意义。

 

合唱《为你祝福》

诗文朗诵《爱,永不分离》

 

    追思仪式之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千余名成员为昔日亲密的战友举行隆重的花坛葬礼。伴随着悠悠的口琴声,10位生命强者“归于宁静,溶于绿草香花”,美丽告别之外,也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向社会的温暖关怀表达感恩。

 

十位爱友在千人送行下入住花坛葬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员一起吹奏《友谊天长地久》

 

溶于花香福泽后代

    希爱林的花坛葬,不保留骨灰,节地环保。这种生态葬式平均每人仅占地0.05平方米,一个14平方米的扇形花坛就可安葬255先人。在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矛盾下,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众多成员提出了科学的生死观——“让生命溶于绿色,把土地留给后代”,以亲身经历诠释个体生命的价值,成为推动现代殡葬改革的实践者。为此,上海福寿园特别在现场给这个团体授予了“节地生态葬倡导群体”的光荣称号。

 

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发言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伊华授牌

 

    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表示,《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十多年来不仅是殡葬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倡导者,更向社会展现了抗癌群体坦然的生死观和高尚的责任感,将对普通人群选择生态安葬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在活动现场,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副局长贾勇、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伊华,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上海福寿园总经理赵小虎等共同为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启动了名为“上海市志愿者双防互助基金”的专项基金,上海福寿园向该基金捐赠10万元,感谢他们倡导殡葬改革的表率行为,向志愿者团队的大爱精神表达敬意,这笔资金将用做志愿者防复发防转移的健康教育,对遭遇复发转移的志愿者提供一次性的慰问金。

 

上海社会团体管理局副局长贾勇(中),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右一),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会长袁正平(右二),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伊华(左二),

上海福寿园总经理赵小虎(左一)共同启动“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志愿者双防互助基金”

上海福寿园总经理赵小虎代表公司向癌症康复俱乐部捐赠基金

WordPress Image Lightbox Plugin